我国将加强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监管力度 受访专家认为此举将促进产业发展保护创新维护消费者权益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作者:马梅若 人气: 发布时间:2021-09-02
摘要:公平竞争网9 月2日据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消息:8月30日召开的中 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就加强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监管力度、完善物资储备体制机制、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等议题进行了研究和部署。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上述部署旨在适应新发

  公平竞争网9月2日据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消息:8月30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就加强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监管力度、完善物资储备体制机制、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等议题进行了研究和部署。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上述部署旨在适应新发展阶段,不断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也是应对当前挑战、深化我国改革进程的需要。

 

  强化反垄断 促进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2020年12月11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此后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列为2021年的重点任务之一。伴随多项政策的落地,相关工作正稳步推进。

 

  加强反垄断监管,维护公平有序竞争,有助于更高效匹配供需、降低交易成本,更好发挥市场作用。专家认为,强化反垄断不仅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国改革进程中的一项迫切任务。

 

  本次会议强调,要加快健全市场准入制度、公平竞争审查机制、数字经济公平竞争监管制度、预防和制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制度等。对此,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时建中表示:“我国反垄断监管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产业发展、保护创新以及更好维护消费者权益。”

 

  “垄断是指竞争不足,有效竞争被抑制,竞争被排除、被限制。而构建新发展格局,追求的是高质量发展。垄断和不正当竞争会导致创新缺少动力、市场缺乏活力,最终影响经济发展质量。旗帜鲜明地反垄断,目的是维护公平竞争秩序,维护竞争机制的有效活力。”时建中认为。

 

  会议明确,要从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战略高度出发,促进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为各类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企业创造广阔的发展空间,更好保护消费者权益。专家表示,这表明强化反垄断并非针对个别企业或个别类型主体的政策,而是一项系统性改革。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李青认为,加快健全公平竞争审查机制,可以逐步规范政府的行为,防止行政排除限制竞争,促进市场公平竞争,从而推进市场化改革。李青表示,当前我国存在地方保护、市场分割、不合理的市场准入等问题,部分原因在于行政垄断妨碍了要素的市场化配置。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在改革中有路径、有智慧、有方法。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可以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个非常好的路径和工具。

 

  此外,本次会议提到的“保护产权和知识产权”等也是强化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监管的“组合拳”。业内人士表示,要处理好反垄断与政府监管之间、反垄断与知识产权保护之间、反垄断与隐私安全之间等多组关系,处理好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间的关系和边界问题。

 

  探索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国家物资储备体系

 

  会议指出,要深化储备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多位专家强调,在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国家储备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上海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唐珏岚表示,当前,我国还存在储备管理协同不足、储备主体单一、能力储备滞后、资金来源渠道不广等问题。“在新形势、新要求下,完善国家物资储备体系,提升国家物资储备的整体效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唐珏岚说。

 

  本次会议明确,我国是大国,必须具备同大国地位相符的国家储备实力和应急能力。要统筹解决好“储什么”“谁来储”“怎么储”的问题,系统规划、科学优化储备的品类、规模、结构,加快补齐补足关键品类物资短板。

 

  对此,唐珏岚表示,应从建立统一高效的物资储备管理体系、壮大社会储备力量、坚持实物储备与能力储备并重、拓宽储备资金来源渠道等四个方面入手,完善物资储备体系,在国民经济运行的重点产业领域加强能力储备,保证在重大紧急情况下能快速有效地组织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各环节开展生产,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提供坚实支撑。

 

  唐珏岚建议,可构建跨层级、跨部门协调机制,壮大社会储备力量,运用政府储备、企业代储、协议储备、家庭储备等各种方式,逐步构建起多元主体参与的国家物资储备体系。“这既能减轻物资储备的财政资金负担,又可提升物资储备对不确定事件的响应能力”。唐珏岚说。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全面绿色转型

 

  当前,污染防治触及的矛盾问题层次更深、领域更广,要求也更高。“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十四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要分别降低13.5%、18%。

 

  此次会议强调,要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加快构建减污降碳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一体考核的制度机制,统筹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加强系统监管和全过程监管。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会议还强调,要注意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体现差别化,不搞一刀切。

 

  “各地在经济模式、碳排放总量、结构、行动进展等方面存在差异,要根据实际情况,实现差别化低碳转型。在配套政策方面,可以进一步完善财政、税收、价格等鼓励性政策,引导资金、技术流向绿色低碳领域。”国盛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熊园认为,不同地区的行动方案应因地制宜,突出地方特色。例如,浙江、北京、上海等经济相对发达的省份和城市可重点关注科技创新、结构转型等;河北、江苏等工业基础好、资源丰富的省份可着重工业绿色化;甘肃、宁夏等西部省份可以发挥禀赋优势,大力发展新能源;四川、福建等森林覆盖率较高的省份可重点关注生态碳汇。

声明:凡资讯来源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站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文章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中国公平竞争网(www.zggpjz.com)联系,本网站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邮箱:zggpjz@163.com

评论:
 
责任编辑:杨帆
首页 | 新闻 | 法治 | 经济 | 维权 | 评论 | 舆情 | 地方 | 信用 | 学术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精英加盟  业务范围  广告服务

驻京地址: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科创十四街99号 投稿邮箱:zggpjz@163.com

公平竞争网法律顾问:湖南揽胜律师事务所 刘银龙  电话:13873142836     潘 晨  电话:15116465128

   备案号 湘ICP备19001651号-1          湘公网安备 43011102000910号       -

               

Copyright © 2017-2020 公平竞争网 版权所有     

   

  • 竞争法访谈

    /video/qiyefangtan/20211119/6138.html

    视频:聚焦金砖国家国际竞争大会